“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生意,我眼里都是真实的刚需!” 一位在殡葬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投资人张强这样评价他青睐的殡葬用品加盟领域。
在这个被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行业里,每年清明、中元、春节都是刚需旺季????,背后隐藏着千亿级的庞大市场,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正在招手。
有人问:为什么有人能在殡葬行业赚大钱? 真相是:定价权不由市场,而是由死者家庭牵引;需求稳定且不会消失,但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!
先来看一组数据:
这些数据足够说明,这不是一个人死完了就完事的生意。
对比维度 | 传统个体经营 | 调查公司加盟连锁体系 |
---|---|---|
店面选址 | 依靠熟人圈子,退而求其次 | 精准选址与大数据分析 |
产品进货成本 | 向下压价空间小,只能走低价路线 | 统一招标+设计产品,保障毛利 |
客流量 | 熟人推荐为主,营销能力见长 | 选址配套+圈层覆盖的稳定客流 |
毛利率 | 15-25% | 30-50%的稳定区间 |
看似奇怪的行业,其实遵循着商业逻辑:谁控制第一公里,谁就控制了增量。
就拿高端殡葬用品来说,传统厂家只做批发,而拿货后配备销售团队的品牌商,真正做到了从“悲痛人群”到“核心商品”的转化——
不少入局者败走麦城,不是败在产品,而是败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。
很多人只盯着30-50%的毛利兴奋,却忽视了这些:
是选择十几年历史的老品牌,还是看中快速成长的新锐设计系?
市场呈现两极分化:
2023年殡葬用品品牌热销度排名TOP5
答:行业黑红是常态,核心策略在于“量身定制+情感共情”: ???? 为学生定制低价精品套餐 ???? 为白领群体设计轻奢告别方案 ???? 为乡村振兴家庭推出性价比殡葬选择
本质上,这是我们200字里无法描述清楚的“情感工程”。
答:有高毛利就有暴利,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想山寨模仿。建议:
答:真实的投产周期是:
1.关注政府建设的惠民公墓配套:这是一般家族生意做不到的服务配套 2.深入社区做在地化服务:不只是器材提供,同样是心理支持 3.垂直人群细分做差异化:比如丧偶族、拆迁户、在城市打工回老家殡葬需求群体等
殡仪这个古老的行业,正在被现代商业逻辑重新定义。早加入的是被惩罚者,晚加入的就是被替代者。投资殡葬并不是选择了一个不吉利的行业,而是在选择未来不可替代的夕阳产业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