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葬择日有两种情况:
一、坟的坐向。
二、死者的出生日期(主要是出生年份,月份仅供参考,俗称“长生”)。
只有知道这两个规律,才能避免择日分山山与仙人生活的碰撞,调整坐山与仙人生活的贵人与福禄(从择日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),使死者安享太平,生者富足。但如果真的不知道死者出生年份,就按照“掩盖”来安葬。而且坟的方位是须的,不然不用选日期。
但是,安葬先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,不能草率。为了家庭,建议找当地知名的风水师。
做‘七’风俗
按照古代的丧葬习俗,棺材至少要停三天。据说希望死人能复活。复活前三天,希望会破灭。事实上,停止葬礼需要很长时间,因为当时的葬礼很复杂,尤其是皇帝和王子,需要巨大的坟墓和大量的陪葬品,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。况且父母死后应该葬在一起。如果父亲不知道母亲的墓,母亲也不知道父亲的墓,死者应该暂时埋葬,等找到父亲的墓或者母亲的墓的时候再一起埋葬。所以棺材什么时候停放还不好说。
在现代,棺材一般在农历七月初七之后下葬。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死了,所以要抱着“做七天”。每七天举行一次祭祀,“七七”直到49天后才结束。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。
按照佛教的说法,做了大好事的人会立刻升天。一般来说,灵魂不能立即转世。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,而是一个从死亡到转生过程中的躯体,等待转生机会成熟。所以,在一个人死后的七个时期,如果孝顺或者亲友能请和尚为他做一些佛事,逝者可以投胎到更好的地方。所以佛教主张在七七时期超度亡灵。如果七七时期后亡灵的来世类别已经定型,你再做佛事,只能增加他的加持,不能改变他的来世类别。如果一个人生前做了很多恶,来世注定要照顾动物。七月七日他死的时候,如果他孝顺的亲友为他做佛事,让他听到家人诵经,此刻忏悔,慈悲为怀,就可以免于禽兽,投胎为人。道教也认为,是在他的“七灵”耗尽之前超度亡灵。
在“做七”期间,各地有许多特定的仪式和做法。在广州地区,旧丧葬习俗中的第五个七天须由嫁女归还,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嫁女承担。如果死者没有已婚妇女,则由已婚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。人死后的前七日、后七日、后七日称为“第七日”。这一天的追悼会有“走七”的习俗。也就是说,在这一天的追悼会上,出嫁的女儿和儿媳们各自提着灯笼,按照规定的仪式像苍蝇一样赛跑,争当首先跑回家的人,俗称“争雄”,相信逝者的灵魂能够保护。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,但灵魂还是和活着的人一样有感情。
七是一般由女婿主持。在浙江,“做七”的主持人不一样。在杭州,女婿负责五七,而在临安、宁波等地,女婿负责六七。“五·七”前一天晚上,很多地方都流行“望乡台”。传说死者直到那天才知道自己死了;你将登上冥界的“望乡台”,远眺家人,与亲友相见。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一件逝者的衣服,戴上面具,撑一把伞。在苏州地区,这一天五点钟,孩子们打开大门,朝西喊三声:“某某回来!”然后,我在灵前痛哭,把事先准备好的桌子和饮料端上来,设下奠祭,称为“连夜宴”。这个仪式被称为“喊夜”。天亮后,丧亲家属让店家提前用花纸绑好房子。门、窗、厅、院、井灶等。非常完整。被人看到后,就烧掉了。据说这样可以让死者在阴间有房住,称为“化储”。现在,纸器具被焚化给死者,让死者在冥界过上“现代”的生活。在第四十九天,我们须打破七。七破之后,我出于孝心,丧亲之家很重视。亲朋好友参加“破七”仪式活动。“破七”那天请道士和尚做道场,美其名曰“保平安”。因为这次是为活着的人祈祷。忏悔结束后,孩子们脱下丧服,穿上校服。
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民族中,也有在“做七”期间“娱尸”的习俗。土家族人在棺材里待着期间,每隔12天就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唤醒仪式。这个村和其他村的年轻男女聚集在失去亲人的房子后面,玩耍,唱歌,跳舞,以此来谈论爱情和选择他们的伴侣。丧舞又称“散愁”、“敲锣打鼓”,是土家族的先民巴人在两千多年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。后来土家族的孩子把这种丧舞代代相传,一直流传至今。人死后,尤其是长辈去世百年后的首先的一个晚上,这种丧舞是在失去家园的时候开始的。请来的歌主以击鼓领唱,另外两个帮他,载歌载舞,围着棺材跳了好几个晚上。丧舞是为了缓解死者家属的悲痛和压抑,从而达到丧而不悲、伤而不痛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