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非常注重死亡。当病人生命垂危时,亲属要给他脱去衣服,内外穿上新衣;否则就是“赤裸裸”的,亲戚会觉得很遗憾,很内疚。在病人咽下之后一口气之前,他的亲属要把他移到主室的灵床上,守护他度过生命的之后一刻,这就是所谓的‘丧’。
暂停一段时间后,一切准备就绪,我们要选择一个哀悼的日子。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头一个仪式。殡葬服务早在周朝就已形成。它向亲戚、朋友和村民发出某人死亡的消息,甚至已经知道这一消息的亲戚和朋友也要照常报告葬礼。
中国少数民族的报丧习俗更是别具特色。例如,云南的怒族用“竹角”来报告他们的葬礼。竹子的数量因死者的年龄和身份而异。未婚青年只玩一个,妇孺玩两个,首领玩三个,巫师玩四个。在中国、缅甸和未夕,许多民族用吹喇叭来报告他们的葬礼,一些地区的一些民族吹海螺。云南南部的景颇族、拉祜族、黎族、瑶族等少数民族用枪报丧,死者为女性则用锣。景颇族对开枪的数量也有严格的规定。如果死者是男性,枪数会是偶数,如果死者是女性,枪数会是奇数。有学者认为前两种可能是丧的早期形式,后两种是晚期现象。贵州省和北盘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的殡葬服务比较有特色。他们的葬礼仪式是邀请邻村失去亲人的年轻人,两人一组,手拿拐杖,到所有亲戚朋友家报丧事。人们看到这样的人进村,就知道是送葬者。按照老规矩,沐浴更衣仪式结束后,要举行含餐仪式。